竞技宝:中国跳水队包揽世锦赛四金 小将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,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包揽已完赛的四个单项全部金牌,15岁天才少女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的神奇技艺,成为本届赛事最大亮点。
全红婵完美发挥征服裁判
女子10米台决赛堪称“神仙打架”,中国队派出全红婵与卫冕冠军陈芋汐组成“双保险”,全红婵在第四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中,七名裁判打出四个10分,最终以458.20分的超高分夺冠,这一成绩比她在东京奥运会创造的世界纪录仅差2.1分,陈芋汐以436.85分获得银牌,英国选手斯彭多利尼-西里埃摘铜。
“今天的状态比训练时更好,207C终于跳出了想要的效果。”全红婵赛后腼腆表示,这是她继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后,第二次在该项目登顶,国际泳联官网盛赞:“全红婵的入水像一根针扎进水面,物理学定律在她面前似乎失效了。”
男子双人3米板实现十二连冠
在稍早进行的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,老将王宗源搭档新秀龙道一以492.63分夺冠,延续中国队自2001年以来对该项目的垄断,英国组合拉弗/哈丁和意大利组合托奇/马尔萨利亚分获二、三名。
比赛中,中国组合在第三跳5154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屈体)时出现小失误,一度跌至第三,但他们在最后两跳顶住压力,凭借难度系数3.8的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和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实现逆转。“我们默契度还有提升空间,这块金牌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王宗源赛后表示。
混双10米台新组合初露锋芒
首次搭档参赛的张家齐与王飞龙在混合双人10米台项目上以362.58分夺冠,领先第二名墨西哥队达42分之多,这对新组合虽在第四跳6243D(臂立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)出现同步性偏差,但凭借最后一跳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的出色发挥锁定胜局。
18岁的张家齐赛后透露:“赛前我们只合练了三周,能夺冠要感谢教练组的战术安排。”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·约瑟夫评价:“中国队在培养新人方面始终领先世界,他们的动作库储备令人惊叹。”
女子1米板小将爆冷折桂
非奥项目女子1米板决赛爆出冷门,19岁的林珊以318.60分力压队友李亚杰夺冠,美国选手贝肯获得铜牌,预赛排名第五的林珊在决赛中发挥稳定,尤其在第三跳105B(向前翻腾两周半屈体)获得全场最高的76.80分。“1米板更需要节奏控制,我的优势是心态比较放松。”林珊表示,这是她职业生涯首枚世锦赛金牌。
对手差距缩小 中国队居安思危
尽管包揽四金,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仍保持清醒:“英国、墨西哥等队伍在难度和稳定性上进步明显,男子双人项目我们赢得并不轻松。”数据显示,本届赛事非中国队选手共获得12个满分10分,创历届世锦赛新高。
技术层面,多支队伍开始模仿中国队的“高难度+高质量”路线,英国队教练阿列克谢·伊瓦申科透露:“我们研究了全红婵的录像,她的压水花技术正在被全球选手学习。”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·斯莱斯表示,2024年巴黎奥运会跳水竞争将更加开放。
科学训练体系成就常胜之师
中国跳水队的成功背后是完善的培养机制,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团队首次向媒体公开了“三维动作捕捉系统”,该系统能实时分析运动员的起跳角度、翻转速度和入水姿态,全红婵的教练陈若琳介绍:“每天训练后,队员要观看AI生成的动作对比报告,误差精确到毫米级。”
心理建设同样关键,队内聘请的运动心理学专家团队开发了“虚拟现实抗压训练”,通过模拟赛场噪音、闪光灯等干扰因素提升选手应变能力,王宗源透露:“我们在训练馆安装了分贝测试仪,现在就算观众席有人尖叫也不会分心。”
展望巴黎奥运 新老交替成关键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中国队面临新老交替挑战,27岁的曹缘、26岁的施廷懋等老将逐渐淡出,全红婵、王宗源等新生代需要承担更多责任,周继红表示:“下半年我们将通过世界杯分站赛检验新人,混双项目可能尝试更多组合。”
国际泳联最新规则显示,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将首次允许各协会满额派出12名运动员,这意味着中国队需要在男女3米板、10米台单双人共8个小项中均具备夺金实力,体育评论员韩乔生分析:“目前女台优势明显,但男子项目需警惕英国和墨西哥选手的冲击。”
花絮:
- 全红婵赛后收到匈牙利当地粉丝赠送的陶瓷玩偶,她回赠了签名的中国结。
- 王宗源在混采区用英语接受外媒采访,流利程度引发社交媒体热议。
- 组委会在颁奖仪式上误播了季军选手的国歌,经中国队提醒后重新进行仪式。
随着跳水项目暂告段落,中国代表团以4金1银继续领跑奖牌榜,花样游泳和公开水域游泳项目将陆续展开角逐。